基于有机自组装分子(OSAMs)的空穴传输材料在实现高效稳定的倒置钙钛矿太阳能电池(IPSC)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然而,已报道的基于咔唑的OSAMs存在:OSAMs在导电玻璃上自组装后其表面偶极矩较小、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OSAMs上的铺展性受限、OSAMs与钙钛矿的能量排列较差以及分子种类有限等缺点,这极大地限制了电池性能的提升。
鉴于以上问题,公司刘治科教授团队开发合成了一种新型OSAM,在咔唑基单元引入乙二醇单甲醚(GM)侧链,将合成所得的4-(3,6-乙二醇单甲醚-9H-咔唑-9-基)丁基]膦酸(GM-4PACz)作为空穴传输层。GM基团的引入增强了氧化铟锡(ITO)/SAM衬底的表面能,以促进钙钛矿薄膜的成核和生长,抑制阳离子缺陷,释放SAM/钙钛矿界面处的残余应力,并优化能级排列。最终,基于GM-4PACz的IPSC实现了25.52%的光电转换效率,1.21 V的高开路电压(VOC)和优异的稳定性,器件在空气中老化2000小时后保持初始效率的93.29%,在最大功率点跟踪1000小时后保持初始效率的91.75%。
图1. a)Me-4PACz、b)MeO-4PACz和c)GM-4PACz衬底上钙钛矿薄膜的GIWAXS图像。d)ITO/Me-、MeO-和GM-4PACz衬底上钙钛矿薄膜的XRD图谱,e)稳态PL,f)TRPL光谱。g)ITO/Me-4PACz、h)ITO/MeO-4PACz和i)ITO/GM-4PACz 衬底上的钙钛矿薄膜的GIXRD光谱。图片来源:Angew. Chem. Int. Ed
埋底界面处的层间相互作用力增强,这使得空穴传输层与钙钛矿层的界面接触更加良好,从而提高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晶质量,同时释放SAM/钙钛矿界面处的残余应力,界面的晶格失序度减少,因而大大降低了界面处光生载流子的复合,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减少。
图2. a)倒置器件结构模型。b)基于Me-、MeO-和GM-4PACz的IPSC的J-V和c)EQE曲线,d)稳定的功率输出曲线,f)空气稳定性曲线,g)最大功率点运行稳定性曲线。图片来源:Angew. Chem. Int. Ed
由于ITO/SAM衬底的表面能增强,埋底界面处的拉伸应变得到释放,促进了钙钛矿层的成核和生长,获得了缺陷态密度低的高质量钙钛矿薄膜,因此电池器件的空气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也大大提高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损失大大减少,实现了1.21 V的开路电压和25.52%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,器件填充因子也有了显著的提高。
这项工作对比了不同自组装单分子作为空穴传输层的器件性能,为开发新型有机HTMs以获得高效稳定IPSCs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。
论文链接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abs/10.1002/anie.202403068
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。我院硕士研究生周慧为第一作者,王卫林为共同第一作者,段玉伟副研究员和刘治科教授为通讯作者。
撰稿:周慧 段玉伟 审核:刘治科